常融平/文
近日,一名在深圳送外賣的“深圳小哥”拿著卷尺在馬路上到處“找茬”,反映當?shù)厥姓缆反嬖趩栴}的視頻意外火了。令人更意外的是,他的視頻好像被人盯著一樣,每次反映的問題,當?shù)睾芸炀瓦M行整改。一場市民群眾與城市治理部門雙向奔赴、共治共管的互動局面生動呈現(xiàn)。
“深圳小哥”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城市管理者,送外賣、跑快遞是他的日常。然而,他卻以一種獨特的視角和方式,積極參與到城市治理中。每天送完單,別人回家休息,“深圳小哥”卻主動繞路,專挑“難走的路”拍一遍,這一堅持就是2年。他更像城市中的“民間觀察員”,用敏銳的目光去發(fā)現(xiàn)城市中存在的問題。從路面不平到井蓋破裂,從行道樹擋道到臺階過陡不利于推嬰兒車,這些看似微小的問題,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深圳小哥”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用卷尺量出高度“落差”,精確到厘米;精確定位擋路樹木位置,分析擋路原因,提出解決建議;守在現(xiàn)場詢問過往群眾,實事求是反映問題。所有的問題,他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有圖有真相有數(shù)據(jù)。他的嚴謹態(tài)度和求真精神,讓反映的問題具有極高的真實性和參考價值。他所做的一切,僅僅是想找到問題、反映問題,以自己的方式把共同的城市建設好、管理好,而不是給城市管理部門出難題、讓城市管理者出洋相。
對“深圳小哥”而言,他或許不知道路面不平該找誰、井蓋破裂該找哪個部門、市民出行不便該通過哪個平臺反映。但他的視頻上傳后很快能夠得到回應。這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問題發(fā)現(xiàn)、交辦、處理、反饋的處置機制。當“深圳小哥”將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通過視頻上傳后,這套機制便迅速啟動,相關部門能夠快速響應,及時處理問題。上世紀80年代初,深圳創(chuàng)造了“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今天,這樣的故事在深圳城市治理中仍在續(xù)寫:以“@深圳—民意速辦”平臺為例,日均處理訴求約4萬件,響應速度保持在“分鐘級”。市民反映的枯樹阻路問題,平臺3分鐘內轉派,相關部門2小時內完成清理。這樣的高效機制,讓“深圳小哥”的聲音能夠被及時聽見,問題能夠得到迅速解決,極大地激發(fā)了市民參與城市治理的積極性。
城市治理水平直接關系到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與幸福感。“深圳小哥”反映的問題,雖然是一些細微問題,但恰恰是群眾生活、工作中常見的問題、影響生活的問題,也是城市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微小,卻直接關系到群眾的切身利益和生活質量。“深圳小哥”從一個普通市民的角度出發(fā),最直接最真實地反映群眾身邊一枝一葉、一磚一瓦的問題,最能體現(xiàn)群眾的需求和群眾的聲音。城市治理相關部門不能單方行動,要“廣開言路”,發(fā)動群眾參與城市治理,依靠群眾加強城市治理,讓每一位群眾都能被納入城市發(fā)展的進程,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這才是以人為本的城市治理理念的體現(xiàn)。
2024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達67%,擁有超大城市7座、特大城市15座。大數(shù)據(jù)和智能化能夠為城市治理提供技術支持和數(shù)據(jù)支撐,但不能缺少“深圳小哥”式的群眾聲音,只有與群眾的實際需求和感受相結合,才能真正實現(xiàn)城市治理的科學化和精細化。“深圳小哥”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我們每個人不是城市治理的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建設者。只有大家的參與,才能讓城市治理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群眾。
城市治理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政府、社會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但“深圳小哥”的位置不可或缺,“深圳小哥”的力量也必不可少。在城市治理中,我們需要更多的“深圳小哥”出現(xiàn),讓他們成為“城市啄木鳥”,為城市治理“把脈問診”,及時發(fā)現(xiàn)并解決城市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打造一個更加美好、宜居的城市,讓我們的城市更有高度、更具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