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今,新質生產力被視為撬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成為各地“百舸爭流”的澎湃動力。放眼長壽,現階段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有哪些?該如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又如何在經濟轉型中蓄勢發力、引領全區經濟發展?即日起,人人長壽客戶端推出《新質生產力 引領開門紅》,敬請持續關注!
【聚焦新質生產力】望變電氣:專注研發 打造國際一流一體化企業
8月21日,記者走進重慶望變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研發大樓,科研人員各司其職,實驗室里研發機器高效運轉。望變電氣是一家主要經營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和取向硅鋼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公司,目前,公司成為國內配電變壓器及成套電氣設備規模最大的集研發、設計、生產于一體的企業之一,產品種類、性能、產量和銷售額均居國內企業前列。 “公司主要生產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和取向硅鋼兩大類產品,已形成‘從取向硅鋼到變壓器再到箱式變電站、成套電氣設備’一體化產業鏈?!蓖冸姎庀嚓P負責人表示,公司專注于“取向電工鋼、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兩大領域的開拓與協同發展,堅定依靠科技研發、人才競爭、品牌發展和國際化經營,實現企業的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將公司打造成國際一流的電工鋼材料和智能電氣設備研發、生產、銷售一體化企業。2023年,公司建成的新研發大樓正式投入運行,研發機構包括重慶市技術中心、高性能取向電工鋼重慶市重點實驗室、望變電氣工業設計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其中,高性能取向電工鋼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于2023年4月全面使用。 同時,公司聚集一批海內外科研工作者,陸續建立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高性能取向電工鋼制造及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企業高端研發機構,研制出多項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并形成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品和核心技術。公司“惠澤”商標已獲中國馳名商標認定,擁有授權專利136項。其中,發明專利22項,實用新型專利113項,外觀設計專利1項。2020年被認定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2022年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榮獲2023年度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企業技術創新獎。 “只有堅持技術創新、人才創新、資源創新,才能在經濟發展中贏得主動,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蓖冸姎庀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現有相關研究人員與技術人員約100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14人,高級工程師12人,35歲以下中青年骨干占比約80%。在關鍵領域補短板鍛長板的技術攻關上,望變電氣分別與中國科學院、中國鋼研院、重慶大學、中南大學、武漢科技大學、國家電網、南方電網、湖南漣源鋼鐵等重點高校、研究院及知名企業合作開展技術攻關,實現“產學研銷用”結合,將打造成我國重要的取向硅鋼、磁性材料研究、人才培養及行業服務的基地。 目前,該公司深耕輸配電及控制設備主導行業近30年,在變壓器生產領域已有多年的技術積累,并在行業內積累廣泛的客戶基礎,公司電工鋼產品遠銷東南亞、中東、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各國市場。2023年硅鋼產品完成產量12.2萬噸,實現收入14.1億元,產量排名全國第三、民營企業第一,產品性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西南地區取向硅鋼生產空白。記者 雷羽
2024-08-22【聚焦新質生產力】華陸新材:做氣凝膠行業的開拓者建設者引領者
8月20日,中化學華陸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華陸新材”)的硅基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一體化項目一期生產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在數字化生產車間的傳送帶上,正不間斷地運輸著剛剛生產出來的硅基納米氣凝膠復合材料產品。(資料圖)氣凝膠被譽為“改變世界的神奇材料”,作為目前已知的最佳隔熱材料,是國家基礎戰略性前沿新材料,對節能降碳、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戰略意義。這些剛剛生產出來的產品將在一天之內,打包包裝后銷往全國各地,廣泛應用在石油化工、熱力管網、建筑、新能源汽車等領域。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華陸新材獲得2023年度重慶市企業技術創新獎。記者注意到,這家專業從事氣凝膠新材料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組建頂尖團隊,聚焦前沿技術攻關,已成為企業的“標配”。實驗室內各自忙碌,研發人員或測試性能、或記錄數據……研發大樓的墻壁上,貼滿了團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專利證書。(資料圖)“我們堅信只有通過持續的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市場創新,才能在全球化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公司專業技術人員占公司職工總數的56%,擁有授權專利23項。其中,包含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11項?!痹撈髽I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地向記者介紹,言語間掩飾不住的自豪。目前,華陸新材擁有7類氣凝膠絕熱材料產品,以多元產品逐步打開石油化工、熱力管網、新能源電池等領域市場。成立了專門的氣凝膠研發中心,擁有一支由博士、碩士和行業專家組成的研發團隊,共有31名硅基材料領域的專家和科技人才,配備14個專業實驗室和112臺/套先進的實驗設備,能夠滿足從基礎研究到產品開發的全過程需求。此外,該公司還通過建立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設立聯合實驗室、搭建研發平臺等方式,與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氣凝膠材料的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與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南京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超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慶交通大學等知名院所企業合作設立聯合實驗室和研發平臺搭建,致力于氣凝膠低溫絕熱材料的制備技術及性能調控等關鍵領域的研究與開發。該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始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促進國家建設和科技強國為己任,全力貫徹“做氣凝膠行業的開拓者、建設者、引領者”的發展愿景,始終堅守“持續用卓越的氣凝膠產品為綠色發展和‘雙碳’目標貢獻力量”的發展使命,堅決秉承“同心同德,共生共贏”的價值觀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力量。記者 李杉 見習記者 龐秋雙
2024-08-20【聚焦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今年1—6月,高技術產業產值83.2億元、增速4.3%;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88.6億元、增速11.6%,占工業總產值比重23.82%;技術合同成交額10.6億元;新培育科技型企業103家,累計入庫總量1152家,科技型企業目標完成率達111.84%?!闭劶翱萍紕撔鹿ぷ?,區科技局局長鐘其東說。 近年來,區科技局圍繞爭當科技創新“排頭兵”,扶企業強主體,求創新添動能,夯平臺助牽引,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推進各項惠企政策直達快享,科技創新引領發展蓄勢添能、強勁賦能,全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為長壽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敖野駫鞄洝敝ζ髽I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 “如何在聚苯硫醚生產過程中解決廢水處理效率低、排放指標易超標等問題?”日前,在重慶聚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和工作人員正圍繞如何突破廢水處理技術向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的專家團隊交流取經。 這是區科技局實施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推動創新需求與技術供給“雙向奔赴”的縮影。區科技局積極探索實施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制,構建政府引導、市場導向的有組織科研攻關機制,推動政產學研深度融合,實現創新需求與技術供給和諧互動,幫助企業攻破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 鐘其東表示,探索重大科研項目“揭榜掛帥”攻關機制,根據企業技術需求組織“發榜”,符合條件的重慶市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單位均可以參與“揭榜”。目前,已與電子科技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西南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重慶化工職業學院等高校建立起長效協同機制。(資料圖)“科創+產業”加快建設長涪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 目前,區科技局正積極推動華陸新材料耐高溫疏水氧化物氣凝膠隔熱材料開發項目、康普化學新能源退役動力電池關鍵材料高效資源化利用項目等新材料產業市級重點專項項目落地。支持中國(重慶)天然氣化工新材料研究院與重慶建峰浩康化工有限公司開展水性UV光固化氨基樹脂高性能材料產學研合作。 這是長涪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2024年度合作事項清單之一。長涪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依托長涪兩地新材料產業集群優勢,合力打造高能級新材料產業集聚地、高水平新材料產業科技人才高地、高標準開放創新示范地。 “建設長涪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是渝東新城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也是我區積極參與全市萬億級先進材料產業集群建設布局中‘一子落而滿盤活’的重要舉措。”鐘其東說,共謀長涪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發展藍圖,致力于將長涪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打造成為全市新材料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標桿平臺,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資料圖)多措并舉推動“雙倍增”工作提質增效 2023年,新增入庫科技型企業289家,總量達1049家,同比增長38%。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53家,總量達217家,同比增長21.2%。深入實施企業掛牌上市專項行動,映天輝、長風化學等26家企業已納入市級上市企業培育庫。 一組組亮眼數據背后,印證的是區科技局以高水平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區科技局統籌推進主體、平臺、人才、生態“四位協同”抓創新,高規格組織召開科技創新與人才工作大會,成立科技創新工作專班,高效推進“雙倍增”目標任務落實,科技創新核心支撐力穩步增強,全市科技創新重要戰略支點地位日益凸顯。 同時,用力打造優質創新平臺。新培育區級研發創新中心11個,累計建成國家級創新平臺3個、市級創新平臺94個、區級創新平臺75個。中國(重慶)新能源金屬材料研究院、云天化股份工程塑料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正式落成。升級打造特色孵化載體,宜樂科技眾創空間、森空間·重慶創新中心提檔升級為市級眾創空間。積極支持望變電氣創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康普化學創建市級技術創新中心。 “發展不容懈怠,服務永無止境。下一步,我們將健全完善科技創新‘1416'工作體系,錨定建設全市科技創新重要戰略支點的總體目標,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扎實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雙倍增'計劃,聚力打造高能級創新平臺,著力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用力推進長涪新材料產業協同創新區建設,為加快建設‘兩地一城’貢獻科技智慧和力量。”鐘其東說。 記者 李杉 見習記者 龐秋雙
2024-08-15乘“數”而上!長壽先進制造業搶抓“智”高點
生產線上,無人駕駛的橘紅色小車來回穿梭,運輸剛生產出來的玻璃纖維紗卷;另一邊,明黃色的機器人有序分揀玻璃纖維紗卷……這是位于長壽經開區的重慶國際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場景。企業通過生產線智能化改造,其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在行業中處于領先先進水平。 今年以來,我區持續推進數字重慶建設,強化“數字+制造”能力,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生態,推動“智改數轉網聯”變革,全方位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今年上半年,全區GDP增長6.4%、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增長12.9%。構建“產業大腦+未來工廠”新生態在重慶長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寬敞明亮的展廳內,多個高清顯示屏和信息板上,正展示著企業數字化改造后的成效,醫藥、化工等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路徑圖等。 該中心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方向,錨定“產業數字化”,緊緊圍繞企業“不會轉”“不敢轉”“不愿轉”等難點痛點問題,構建了規劃咨詢、方案解決、技術實施、資源整合四大功能場景,整合起數字技術供給、數字化轉型方案提供、發展資源對接、商業機會發現、數據交易支持五大綜合服務能力,為制造業的“智改數轉”提供全方位支持。 同時,積極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鏈條體系,打造分行業的制造業產業大腦,促進數字化平臺與制造業實體相結合。目前,該中心已集聚數商100余家,天然氣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雙碳3個行業產業大腦入選數字重慶建設一周年成果45項機會清單。 “產業大腦”支撐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而“未來工廠”則引領著“智造”新方向。我區加快推動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不斷提升企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 得益于“智改數轉”,重慶博騰制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效率提升57.64%,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市級“燈塔工廠”種子企業;重慶鋼鐵通過啟動“數智重鋼”改造,一躍成為專精特新的行業鏈主企業;小康動力通過上線智能工廠,車間生產線效率提升10倍,不合格率大幅下降,榮獲重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評比考核第一名……專家入企“把脈問診”助力轉型升級“怎么提高生產管理效率?”日前,在亞士創能新材料(重慶)有限公司,該公司負責人正圍繞如何提升智能制造能力與專家團隊進行交流取經。 這是我區開展數字化轉型服務的一個案例。通過組織專家團隊入企調研、座談,全方位、多角度摸清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現狀,梳理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的難點和堵點,給出專業的、針對性強的轉型報告,指導幫助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 今年以來,我區依托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持續組織開展長壽區制造業企業評估診斷服務工作,指導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升級。上半年,組織專家團隊上門開展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評估35次,累計77次,為66家企業提供專家團隊免費上門轉型評估,出具企業數字化成熟度和轉型報告;開展專精特新企業數字化轉型上門診斷12次,累計98次;開展企業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現場調研69家。 與此同時,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上半年全區啟動數字化轉型項目30個,累計195個;計劃投資10.14億元,累計超70億元。已完成數字化改造項目15個,總投資7.66億元。新認定市級智能工廠2家,累計9家;新認定市級數字化車間4個,累計66個。截至目前,全區現有5G全鏈接工廠3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62個、市級工信化重點實驗室4個、市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個。完成長壽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平臺項目建設,成功接入企業38家。 下一步,我區將持續做好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加快探索“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發展新模式,積極構建以制造業行業為主體、以服務業、農業行業為兩翼的細分行業產業大腦格局,推動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建設,打造政府側與市場側相結合的數據倉,催生行業鏈上的未來工廠,加快打造重慶數據要素產業集聚區。記者 張申欣
2024-08-10長壽區領軍企業人才“鯤鵬計劃”(第一期)圓滿結業
近日,長壽區領軍企業人才“鯤鵬計劃”(第一期)結業儀式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全區新材料、生物醫藥、鄉村振興等領域的50名高級管理人才、企業家參加。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黨委書記汪瀟瀟、副區長蔣發平出席結業儀式。 長壽區領軍企業人才“鯤鵬計劃”(第一期)培訓學制一年,從2023年9月開班到2024年7月結業,共計192學時、24天課程,分三個階段組織實施,圍繞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雙碳”目標下的能源結構調整與新能源發展等內容開展學習。培訓期間,中科微針(重慶)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朝國和重慶鳴創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洪分別獲評“2022重慶經濟年度創新人物”和“重慶市鄉村振興貢獻獎先進個人”,11名學員有效助推企業榮獲省部級及以上獎勵22項。學員圍繞企業產業發展定位、生產經營實際開展互訪活動80余次,達成合作項目30余個,為企業間協同發展、合作共贏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我區將依托清華大學開展領軍企業人才“鯤鵬計劃”(第二期)培訓,集聚新材料、生命科學、現代農業等領域的企業領軍人才,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為“兩地一城”建設夯實人才根基、提供智力支撐。記者 張申欣
2024-07-17【聚焦新質生產力】厲害了!長壽這項技術將催生一個產業鏈
7月4日,記者在位于長壽經開區的重慶化工研究院中試基地看到,研發人員正對液體預還原靛藍技術進行攻關。目前,該研發團隊突破了高效催化劑的制備技術,實現了溫和條件下的靛藍加氫還原轉化。據了解,該院以高端天然氣化工新材料開發及應用研究為重點,以“研發+產業孵化+技術服務”為主線,專注天然氣化工新材料行業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等全流程研發創新活動,促進天然氣化工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2002年,該院瞄準關鍵新材料領域開展研究,在天然氣制乙炔、特殊功能單體合成等方面獲得科技成果150余項。“與固體靛藍相比,加氫液體靛藍更環保,產品染色質量更高、用量更少?!敝貞c市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精細化學品實驗室副主任唐聰介紹,同等染色條件下,液體靛藍的使用量可減少10%左右。待建成萬噸級的項目裝置,實現產業化后,可打通“天然氣-清潔染料”產業鏈,彌補國內市場空缺,預期產值2.2億元,推動印染行業產業升級。中試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全力把基地打造成面向重慶化工新材料領域的智能化公共中試平臺和對外合作窗口,提供具有行業特色、滿足化工新材料行業發展及特殊場景需要的專業化服務,推動化工新材料技術迭代升級,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加速創新成果轉化,助推新質生產力形成。 記者 李輝 劉霞飛
2024-07-05【聚焦新質生產力】新成果!長壽經開區智慧園區平臺獲全國認證
6月20日,記者從長壽經開區獲悉,長壽經開區自主研發的智慧園區綜合管理平臺(以下簡稱“智慧園區平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版權局頒發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證書》,長壽經開區獨立知識產權建設取得新成果。 據了解,智慧園區平臺包括“一中心兩平臺”。數據中心涵蓋經開區各業務板塊涉及的所有數據;智慧管理平臺包括10個智慧化管理板塊(安全、環保、應急、消防、能源、市政、建管、招商、國資、規資);政企協同平臺面向入園企業,主要涉及企業日常管理和服務。智慧園區平臺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通過數據的集成與分析,實現了主要業務全要素全過程實時監管,在信息調取、資源調度、輔助決策上發揮重要作用。2022年10月建成以來,智慧園區平臺系統穩定、運行平穩。2023年全年智慧園區平臺共產生數據約74549萬條,數據日均增加值約為204萬條。 下一步,長壽經開區將繼續堅持聚焦數智賦能,為打造高效協同、整體智治的數字重慶長壽樣板和中國西部數谷添磚加瓦。記者 李杉
2024-06-20視頻|探秘天然氣轉化成水產飼料原料
天然氣轉化成水產飼料原料,這一不可思議的過程正在位于長壽經開區的愷迪蘇(重慶)有限公司工廠里變成現實。愷迪蘇將傳統化工和現代生物技術有機結合,讓微生物以天然氣為養料,完成增長繁殖,再將增殖的微生物經過滅活和干燥處理,得到了天然、高營養、安全、低污染、低成本的蛋白質,作為水產飼料的原料,目前主要應用于水產養殖業。
2024-06-14解密新材料:世界上最輕的固體
【聚焦新質生產力】小康動力深入推進智能化建設,產品開發周期縮短15%……
近日,記者走進小康動力智能總裝車間,只見一臺臺機械手臂不停舞動,一輛輛智能物流機器人將零部件準確送達,新能源汽車增程式動力系統不斷下線……在工廠“智慧大腦”的統一指揮調度下,機器與工人分工協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裝配全過程。據了解,小康動力智能總裝線主要由缸蓋線、內裝線、外裝線、冷試、熱試等組成,是公司“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柔性化”最高的生產線,技術水平處于行業領先,自動化率達到45%,其中內裝線達到60%。近年來,小康動力深入推進智能化建設,通過打造數字化車間,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企業賦能。2023年,小康動力榮獲重慶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評比考核第一名。“通過智能化建設,公司的生產效率提升了12%、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0%,而產品開發周期縮短了15%,整個運營成本下降16%?!惫靖笨偨浝硗跗G朋介紹,車間內配置國內外引進的先進設備,并應用拍照防錯技術、AI視覺防錯技術、冷試技術、3D激光膠測量防錯技術、激光導航AGV自動物流技術等,真正實現了工廠“智造”。通過工藝布局優化、設備自動化、數字化改造、信息化建設融匯一體的生產線,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的同時,讓產品質量得到更優質的保障。生產過程中,小康動力著力打造智能化設備信息監測系統,實時采集和分析生產過程中的數據,對質量問題做到100%精準溯源,將生產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和優化?!斑@些看不見的數據流,驅動著企業管理、運營和決策?!蓖跗G朋說,通過對企業生產數據的采集、分析、處理,進一步推動企業生產智能化提質,有助于將企業的數字資源轉化為數字資產,真正為生產經營提供指導服務。下一步,小康動力將著力從自身資源轉化數據資產方面尋求突破,把節能減排、綠色發展、人才培養作為主抓手,堅持創新驅動,實行全業務、全流程、全過程精品戰略,以精品促發展,不斷發展新質生產力,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品及服務。記者 張申欣
2024-05-29視頻|走,去亞士創能探秘!
今年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如今,新質生產力被視為撬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點,成為各地“百舸爭流”的澎湃動力。放眼長壽,現階段發展的新質生產力有哪些?該如何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又如何在經濟轉型中蓄勢發力、引領全區經濟發展?即日起,長壽融媒體中心將推出“長壽新動力 玩轉黑科技”系列短視頻,聚焦長壽新質生產力發展。
2024-05-29【記者觀察】長壽:數字化轉型賦能“三農”工作
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減少農業生產、流通等環節產生的冗余成本,顯著提升農產品質量,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成為促進農業發展的新舉措、新趨勢和新動力。 近年來,我區充分把握數字經濟發展契機,以農業產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三農”工作,在“一體兩面”推動鄉村振興和建設世界級運動康養旅游目的地的征程上取得顯著成效。數字化破解“誰來種地”難題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云臺鎮的中國科學院伏羲農場重慶長壽控制展示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在遠程操控一臺“鴻鵠T70”拖拉機,通過屏幕看到,這臺在幾十公里以外的拖拉機按照規劃路徑進行作業。中國科學院伏羲農場重慶長壽控制展示中心是重慶市丘陵地貌“伏羲農場”智慧農業建設項目的一部分,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雄安創新研究院與區政府合作建設,占地規模2500平方米,包括“伏羲計劃”控制展示中心、伏羲農場信息中心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站,重點圍繞丘陵地貌農業全程無人化裝備研發、數字農田伏羲系統、農業大數據平臺、新一代智能農機裝備研制開展合作,推動重大科研項目應用示范和成果轉化。我區山地和丘陵占比較大,河谷平壩占比較小,在農業基礎條件方面存在道路不通、通信基礎薄弱、水電灌網成本高等問題,在機械設備方面,特色種植機械缺乏。為解決這些問題,區政府與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合作,聚焦科技創新,在我區建設1個五萬畝為單元,聚焦丘陵地貌的“伏羲網格”,在這個網格中,用信息統籌農業生產的全過程、全要素,實現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綠色可持續發展。為推進“伏羲計劃”實施,中國科學院結合丘陵農藝,針對淺丘地貌種植,為“伏羲農場”定制了專門適用于丘陵地形的農業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可以在復雜的丘陵地形中移動自如,執行各種農業任務,如播種、施肥、除草等。利用伽馬能譜檢測技術對我區所有耕地進行體檢,農機跑一遍,就可以檢測土壤中的各種元素含量和分布情況,幫助農民了解土壤的肥力狀況和潛在問題。開展“株級”管理種植試驗,通過對每一株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和數據分析,農民可以精確地控制灌溉、施肥和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為未來智慧農業數據體系奠定基礎,結合衛星互聯網技術,實現丘陵農機的智能網聯,使農機設備能夠實現遠程監控、操作和數據傳輸,提高農機作業精準度和效率。數字化提升漁業生產效益近日,記者在重慶市大洪湖水產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員正對翹嘴紅鲌養殖數據進行監測,通過電腦屏幕能夠精準了解溶解氧、水溫、水深等情況。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通過這套智慧漁業系統,能隨時精確掌握各養殖水域的水質情況,通過遠程操作精準控制相關設備運行,確保水質各項數據符合不同魚類的生長要求,提高養殖效率。漁業是我區農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傳統漁業的生產模式面臨著許多挑戰,漁業數字化轉型成為一種必然選擇。為此,我區在大洪湖水產有限公司開展智能化試驗示范建設項目,以點帶面輻射帶動全區漁業生產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據了解,水產養殖智能化試驗示范建設項目利用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和遠程控制系統可以遠程實時查看各基地點位的水質情況,及遠程自動調節水質設備,大大節約人力成本。使用水產養殖智能系統養鱸魚,每畝增產約10%—15%,畝均增效可達1000元—1500元,還減少了水產養殖對周邊水體環境的污染。在水產養殖領域,通過試驗基地建設,應用水質在線監測控制、水質預警等物聯網技術,可提高水產品產量、質量和效益,大大提高漁業養殖管理的工作效率,節省人工、節約資源。區農業農村委科教信息和市場品牌科科長楊政介紹,開展水產養殖智能化試驗示范建設項目是我區推進農業生產從資源消耗型向資源節約型、從傳統養殖模式向現代化養殖模式的積極探索,對周邊地區的養殖生產起到示范帶動作用,促進區域設施化養殖水平的提升,從而有力促進區域漁業經濟發展。數字化破解鄉村治理難題“這次參加村里的人居環境整治,又攢了5個積分!”5月21日,萬順鎮埡口村4組村民丁艷告訴記者,現在通過積分制,村里各方面工作有了很大改觀,不僅如此,他們還通過手機上的應用參與積分制工作?;诨ヂ摼W、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為區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提供技術支撐和數字化平臺,是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推行過程中的必然選擇。我區積極搭建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數字化平臺,推動信息技術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支撐政務服務模式與方法創新,提升鄉村治理效能。據了解,我區借助中國移動資源優勢,率先將數字化積分平臺與中國移動線上積分兌換商城打通,形成從“審核積分”到“兌換配送”的數字化全過程閉環管理,實現村民積分兌換物品豐富化、積分兌換場景可視化、積分兌換物品配送定制化,積分制數字化運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我區通過遴選海棠鎮莊嚴村等10個積分制推廣示范村,進一步探索“積分超市線上線下布局+積分兌換閉環管理運行+場景運用先行示范推廣”的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用”模式?!耙孓r信息社”是農業農村部為補齊鄉村信息化發展短板而建設的村級服務陣地,我區將“益農信息社”打造成村民積分兌換商品的“線下體驗店”,目前行政村覆蓋率達100%,村民不僅可以嘗試線下兌換米面糖鹽等生活物資,還可以體驗“積分線上換取農藥化肥、線下送貨到村”的農資服務。此外,我區在落實十年禁漁政策中,積極運用數字化手段推進工作。我區于2022年初安裝漁政視頻AI預警處置系統,該系統共設置13個視頻監控點位,基本實現境內主要河流全覆蓋、無死角監控。這些視頻監控攝像頭安裝在距離河岸較遠的通信鐵塔上,實現對河面及岸線24小時全天候智能監控與主動預警。該系統具有全天候高清自主巡航、智能識別、違法行為及時精準推送預警信息等功能,充分體現了數字化執法的優勢。區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副支隊長張紹明告訴記者,該系統投用以來,漁政執法效率明顯提高,通過現場執法與數字化執法協同聯動,形成執法監管高壓態勢和強大震懾效應,非法捕撈、非法垂釣等涉漁違法行為明顯減少,長江長壽段生物多樣性恢復性效果顯著。記者 李秋晨
2024-05-22